事繁勿慌,事閑勿荒,有言必信,無欲則剛。
2010-12-21 17:28:03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4120
集郵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愛好者,但真正把集郵做成自己的事業,并取得斐然成績的人卻較為鮮見。德州市集郵協會的副會長夢云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初,集郵只是他的小愛好,但經過幾十年不懈的努力和經營,他不但成就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集郵事業,還多次獲得這一行業的全國性獎勵。機緣巧合,愛上集郵夢云先生開始集郵,是從1968年他上初
2010-11-14 19:50:18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3868
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一生中最“賺錢”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夠出現在郵票或者錢幣上,這里的“賺錢”并不是指稿費的豐厚,而是指郵票和錢幣在生活中流通的頻率。近日,我們沈陽的一個藝術家就做了這樣一件“賺錢”的事情,他的手繪作品被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采用,將變成郵票全國發行,據設計者介紹,這是近年來我們沈陽藝術家的作品第一次被設計
2010-11-08 21:39:03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4151
“你看這套1896年的12枚奧運郵票,是當年希臘為籌辦第一屆奧運會而發行的第一套奧運郵票,保存得非常完整。這個1933年的中國第一枚郵戳,可以說是珍品啊。還有1928年世界上第一枚帶有奧運五環標志的郵品,世面上非常少見……”昨日,在“三展”的體育集郵展區,記者遇到了省集郵協會副秘書長、杭州市集郵協會顧問林衡夫老人,他向
2010-11-05 19:51:02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4440
在16張A4大小的紙張上,80多個國家的87枚與舉重項目相關的郵票,敘述著整個舉重項目的緣起和演化歷程。土生土長的石龍人周達強,在這塊有著舉重運動光榮歷史的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舉重的熱愛。 為搜集郵票四處奔波在東莞市郵政局石龍分局工作的周達強對郵票并不陌生,他從1979年就開始了自己的集郵生涯。但與“舉重”的交
2010-10-14 19:07:42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4354
張忠信,1933年出生于遼寧營口,1958年由部隊轉業到遼陽印刷廠工作,任廠工會主席,1994年離休。從小受到叔叔的影響,對郵票產生了興趣,開始收集郵票。幾十年來,無論在部隊和在地方,他都堅持不渝的愛好集郵,收集了大量的中外郵票。由于早期收集的郵品沒有嚴格分類和研究,全憑個人的喜愛來收集,多多宜善。進而對他后來的收藏活
2010-10-08 11:30:20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6205
他曾經是知青、教師、留學生、海歸、設計師、經理,多元身份集于一身的他就是本文主人公——天大廣告設計有限公司總裁勵忠發。在數十年的采訪過程中,或許采訪勵忠發總裁是最難的事情了,由于他絕大部份時間都在日本、韓國或北京、重慶等地忙于公司的經營事宜,我只能與其公司副總經理張亞蓉女士聯絡,經過近十次的電話及短信相約,終于在8月1
2010-09-30 22:29:46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3837
湖北省當陽市中醫院的肖瓊醫師,于2010年3月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專著《故鄉的竹園》。她從1996年開始集郵,十多年來,她有所“集”,有所“感”,有所“寫”,有所“著”……成績斐然。“集郵”是什么?可能一百個集郵者就有一百個回答;“集郵的主旨”是什么?大家可能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快樂”。肖瓊醫師用她的行動很好地詮釋了集郵
2010-09-16 19:14:07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4772
用錢生錢,這在30年前“靠雙手創造財富”的時代是不可想象的。但如今,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已經成為一項戰略目標,投資理財會成為未來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30年來,隨著人們手中財富的增加,中國的投資市場盡管跌宕起伏,但日趨成熟。關鍵詞:股票一級市場、猴票已過知天命年齡的李國勝,看上去精力依然如30年前一樣充沛,回想自己充滿傳
2010-09-14 19:18:18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3999
《集郵報》、《中國集郵報》、《集郵》雜志等主流集郵媒體的新郵評論專欄中,“山東鄭毓宏”這個作者名址經常見到,想必愛讀郵刊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吧。鄭毓宏先生,祖籍博山,1936年出生于冰城哈爾濱的阿城。他幼年上過私塾,熟讀三字經、千家詩等盟書。初中時,因愛好文學而萌發“作家”“詩人”夢想。未升入大學之前,已有文稿在地方報刊
2010-09-14 18:39:46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3827
“全國集郵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在我身上體現的是一種責任,是一種要培養好年輕一代集郵者的責任。”生于1962年的宋生平,現為省集郵協會理事、學術委員、省級郵展評審員,白山市集郵協會副秘書長、封片趣味協會常務理事、渾江區牧業管理局職工集郵協會秘書長。 對于自己的集郵生涯,宋生平坦言是在青少年時期開始的。當時,17歲的宋生平在
2010-09-03 21:55:44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7107
1965年,從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裝潢專業畢業的潘可明,接到了工作單位——郵電部的通知書。她很納悶:我是學美術專業的,難道叫我去劃匯款單嗎?后來到郵電部報到,才知道被分配到郵票發行局從事郵票設計。專業對口哩!而且郵票設計工作要求的多樣性也和她興趣廣泛的性格相吻合,于是就很快很安心的喜歡上了這一行。工作之初,她和盧天驕、楊
2010-08-22 12:54:36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5609
邢臺舉辦《民間傳說——牛郎織女》郵票首發式,專門邀請了郵票設計家李慶發老師和郵票設計師董琪老師,為邢臺的集郵者現場簽名留念,這是中國郵票設計家第二次來邢臺了。國內的集郵者提起李慶發老師,很多人都會想到李老師雕刻、設計的郵票:開發礦業、鐵路建設、北京風景普票、古代科學家第三組、植樹造林、白鱀豚、祖國風光普票、古代錢幣第一
2010-08-18 19:39:14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4896
一個時代的文林藝苑總會涌現出一批杰出人物。在天水相接的風頭浪尖搏擊。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其成績一旦被認可,就可能成為一種新生事物的代表。集郵漫畫的創作領域也不例外,其屈指可數的大家之中,任立忠便是響當當的一位。 任也忠是集郵界公認的才子,他能寫能畫,能設計能組集,其中尤以其集郵漫畫惹人注日。他的郵漫作品可歸類為工筆畫
2010-08-09 12:57:24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3764
集郵愛好者曾講來教授花了4年時間,將集郵40年來所有毛澤東郵票專題匯總,其主編的《毛澤東郵票賞析》上周正式出版。一個特別之處是,國內外各個不同時期先后發行的毛澤東郵票約有600多種,這本書基本上都有。其中不少價值上百萬元的藏品是向外地集郵家借來掃描錄入書中的。“收藏郵票,其實也是在收藏歷史;通過郵票看社會文化和歷史。”
2010-08-02 18:11:38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5019
在柯橋街道百福園社區有一位集郵大王,名氣之大,就連小區里五六歲的小孩子也都知道。他是誰?他就是宋如壇老人。宋如壇老人今年75歲,一頭白發,慈祥的笑容。宋如壇退休前在銀行工作,集郵史有30年之久,提及郵票,老人的臉上洋溢著別樣的風采,言語間,流露出他對郵票的情有獨鐘。說到與郵票的結緣,老人發自內心的感言,就是“喜歡”兩字
2010-07-27 18:57:49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4470
童國忠 1942年生于上海,高級工程師。上海市集郵協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上海市化工集郵協會會長。1992年、2002年獲得“全國集郵先進個人”稱號。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地封圖鑒》(1990)、《大眾集郵》(2001)、《大眾集郵》第二集(2007)、《原地集郵概論和圖鑒》(2008)等。童國忠是生在抗日戰爭時期、長
2010-07-24 09:58:18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4565
徐星瑛 1919年生。浙江桐鄉鳥鎮人,1931年開始集郵。1945年起經營郵票。最早創辦我國商業性郵品通信拍賣。1948年舉辦郵展期間,主辦《上海郵展速報》(日報),為我國刊期最短的集郵報紙。他是新光郵票會會員、上海市集郵協會學術委員、中國郵票博物館鑒定室專家、首批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名譽會士。徐星瑛雖曾只以《華東區郵票
2010-07-05 19:04:31 · 分類:集郵人物 · 閱讀 5411
張士千,男,1946年7月出生,邯鄲市峰峰礦區和村鎮南八特村人。峰峰礦區郵政局退休職工,峰峰礦區集郵協會理事、區文聯副主席、區特色文化戶聯誼會會長、區關工委委員。張士千自1973年起開始集郵,藏品頗豐。除郵品外,他還收集火花、像章、煙標、瓷器、酒瓶等各類藏品,并自辦家庭“火花集郵收藏室”。2000年,他被峰峰礦區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