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谷,本名谷玉寶——資深策展人、自由創意人、資深設計師。祖籍江南,現居深圳。自幼喜愛繪畫,后于多地求學,畢業于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多年從事創意設計工作,曾服務于眾多知名品牌并獲得一致贊譽,后進入藝術品、收藏品行業發展,組織創作了多款現代藝術品廣受追捧,并成功在國家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香港當代藝術中心等策劃舉辦多場大型展覽交流活動。
《德化窯》:方寸之間的一塊心病
今年七月下旬,突然接到了來自郵票印制局的《德化窯》郵票設計邀約,雖然已在藝術品、收藏品行業從業多年,對瓷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是從一個設計人的角度出發,永遠都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對作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往往歷經艱辛呈現在圖稿上的終點卻是另一個思路探索的起點。所以面對著限定的時間,內心仍然覺得有些倉促,因為面對著德化窯千年歷史來說,短短的數十天實在是微不足道。如何用這30天來解讀千年文化;怎樣在方寸之間向人們傳遞精美的德化瓷器藝術,成了那些天纏著我的一塊心病!
追查《德化窯》的前世今生
如何抽去這塊心病,每每都是最終完成的那一刻才會有一種釋懷的感覺。有了方向就有了抽絲剝繭的路徑,面對創作的時候,我性格中隱藏著的那些倔強因素往往會在此時有著非同凡響的作用,不厭其煩的翻閱書籍,奔走于圖書館、博物館之間,尤其是與一些收藏家和鑒定專家的交流讓我對德化窯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和2012生肖龍票設計家紹華老師的多次交流也讓我獲益良多。
在圖書館中有一本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老師的《瓷之色》也讓我印象很深,頗為受用,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覺得世界很奇妙,沒想到這一枚小小《德化窯》郵票讓馬老師也參與進來,當然這是后話。那段時間我剛好提足了興趣去找尋德化窯的器型特色,去尋找各時期顏色、花樣的不同,從德化歷代宗師作品中感受瓷塑人物的意境,似乎每天都能更接近德化窯了,有時候在那一耗就是大半天,也就是這段時間關于德化瓷藝的種種故事也讓我興致更濃,據資料載:“德化窯與湖南醴陵、江西景德鎮三足鼎立,并稱為我國三大瓷都。德化窯歷來以生產白釉器著稱于世,馳名中外,被譽為“中國白”。尤其是瓷雕藝術,獨樹一幟,有其卓越的成就,享有“東方藝術”之譽稱。故而德化窯在我國陶瓷工藝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此外還有很多史料對德化窯都有著很高的評價,通過“白建似定窯,無開片,質若乳白之滑膩,宛若象牙,光色如絹,釉水瑩厚,以善制佛像著名,如如來、彌陀、觀世音、菩提、達摩等,皆精晶也。明季自寧波流入日本,日本商人,至不惜以萬金爭購之,足見其精美矣。”(見吳仁敬、辛安潮《中國陶瓷史》)這樣的描述之后,我們可以想象下當年對德化窯的追捧,其藝術價值已經顯現無疑。
四件曠古絕今的國寶精品
差不多有一兩個星期的時間我都在對瓷藝文化渴求的環境中度過,終于對德化窯的情感已經占據了我的所有心思,借著這種創作的沖動,我希望把所有的理解和認識都宣泄在筆尖下、在圖稿上;在創作主題上選出了以突出代表德化窯特色的四件作品:
其一為《披坐觀音像》明代何朝宗大師作品,國家一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慈寧宮舊藏,故宮博物院的形象代表。故宮收藏的何朝宗的瓷塑有仙人、達摩等,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陶瓷館展出的那件瓷塑觀音。何朝宗塑造的這座觀音盤膝而坐,溫良嫻雅。柔潤流暢的衣紋線條,細膩的頭部、酥胸、手腳,象牙白的瓷質,以及奶油似的白釉,將觀音善良、正直、莊重的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特別有趣的是,這座優美觀音的面部還明顯帶有一種男子的氣質。“ 何來觀音 ”的男子氣質,正是觀音菩薩進入中國后“美女化”“世俗化”留下的痕跡,同時也反映出何朝宗高超的瓷塑技巧和對神態細致入微的表現能力。
瓷塑觀音像的端莊雍容、慈祥安寧讓人無限仰慕,它被看作是中國藝術史上空前絕后、至今無法被超越的觀音形象。這是非常經典的觀音造像,那微微頷首低垂、寧靜祥和的面龐“溫潤如玉”,即使是那個時代的玉器,也遠遠沒能達到這個藝術高度。
其二《渡江達摩像》高43厘米,背蓋“何朝宗印”方形篆字章,國家一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達摩身披袈裟,前額寬大,鬢發卷曲,雙眉緊鎖,二目俯視,雙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洶涌的波濤之上,衣袂飄蕩。通體施象牙白釉,釉質肥厚滋潤。雕工深入銳利,衣紋飄逸流暢,浪花翻卷自如,頗富動感。
其三《雙象耳弦紋尊》,高26.2厘米。國家一級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尊廣口,方唇,粗長頸,頸上置對稱象耳,圓腹,圈足。通體施白釉,口沿下印回紋一周,頸、肩處有數道凸起的弦紋。此尊造型端莊古樸,釉面質感如象牙般光潔溫潤,是明代德化窯白瓷中的精品。
最后是《模印夔龍紋圓鼎》,高25.4厘米。國家一級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爐仿古青銅器造型,方唇,深腹,圜底,下承以三中空柱足。 口沿上置對稱兩耳。胎質潔白堅致。通體施白釉。腹部裝飾兩道凸弦紋,弦紋間以印花回紋地夔龍紋裝飾。
這四件作品每一件都讓我非常震撼,從心靈深處就完全被這種藝術所征服,仿佛從這些佛像的眉下額尖,隨時都會動起來一樣;為了盡量能夠突出瓷藝本身所散發的光彩,在其他方面就要盡可能的化繁為簡,所以在色彩的運用上都采用以極為干凈的淡色為底,淡雅嫻靜以襯托主體瓷器的光澤與潔白,更讓觀者能夠更好的體會與揣摩其中之優雅端莊;而背景上稍許加以光影變幻即可體現瓷器的立體感,顯示其做工精細,栩栩如生;郵票版式布局依據器型不同而各異,既避免讓格局其單調的同時又通過文字符號的應用形成有機的統一;希望使之達到動靜結合,變幻有度。
一個電話讓我徹夜趕稿
這套《德化窯》特種郵票作品就這樣一氣呵成的完成了,隨后我也開始收拾心情,將之前不斷對德化窯內涵的苦求轉變為觀賞的角度,正當在這釋懷的情境之下,又接到了來自北京郵票印制局的緊急電話,說是關于郵票圖稿修改的事;仔細溝通過后,得知郵票要終審了,需要連夜趕出稿件,第二天打印審稿,事先在征詢了眾多專家后對所有入圍的稿件給出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以求更加完美;這其中就有馬未都老師,馬老師對瓷器的研究當然更加深入,在看完圖稿后他認為設計上應該再加點暖色調上去;放下電話,我細細考慮后認為應該是指明代中期德化窯瓷器釉面白中微泛牙黃,尤如成年象牙,泛牙黃色;所以添加暖色調之后更加符合實際,而我的初稿中希望極致的追求德化窯的優雅與細膩,卻忽視了這點,同時對顏色的調整過后佛像也更加的具有神韻。
終于,定稿的消息傳來,我長舒了一口氣。創作的過程讓我非常快樂,快樂于不知疲倦的泡在圖書館,快樂于和友朋們一起侃侃而談,快樂于對知識的汲取,快樂于對藝術的感悟;特別感謝郵票設計家閻老師的指導,感謝2012龍票設計者紹華老師以及馬老師的指導,祝他們的藝術之路長青,也希望我未來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這樣的設計過程中去,享受設計創作帶來的快樂,也帶給大家快樂。作者:西谷
粵公網安備 44030602002232號 |